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应用肠梗阻导管救治高位梗阻患者
——微创技术助力急危重症治疗技术新应用
近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团队成功为一名高位肠梗阻患者实施肠梗阻导管置入术。该手术采用武汉沃德利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专利型肠梗阻导管套件,通过微创介入技术使患者临床症状逐步改善,展现了医院在急危重症肠梗阻治疗中探索精准化、微创化路径的阶段性成果。
病情危急:高位梗阻挑战传统治疗
针对一例高位肠梗阻病例。传统治疗中,此类患者常需外科手术干预。本次治疗中,急诊团队经多学科评估,选择肠梗阻导管微创介入方案。
技术亮点:导管置入实现精准减压
该肠梗阻导管套件由武汉沃德利派公司研发,拥有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肠梗阻减压引流导管套装,专利号:14972318),其设计结合了硅橡胶材质的柔韧性与多腔道功能,可经鼻置入,直达梗阻部位。导管通过吸引腔引流肠内积液、积气,配合球囊注水扩张肠道,通过导管引流有助于降低肠腔压力,同时支持药液注入和营养输送,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临床优势:微创技术拓展治疗选择
肠梗阻导管的应用突破了传统胃肠减压管的局限:
1、精准定位:3米超长导管可覆盖全小肠,尤其适用于高位梗阻;
2、多功能一体:兼具减压、引流、注药及营养支持功能,减少反复操作;
3、为患者提供非手术选择:为粘连性肠梗阻或肿瘤性梗阻患者提供过渡性治疗,改善预后。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在肠梗阻诊疗领域开展过系列研究,曾牵头开展《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指征多因素分析》研究,建立手术时机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此次成功案例进一步验证了微创介入技术与新型器械结合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结语
此次手术的成功,体现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急危重症领域的综合救治能力,也为肠梗阻微创治疗提供了范本。随着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崛起,更多患者将受益于精准、高效的诊疗方案。
(注:本案例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效果存在个体差异) |